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
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
滅燭憐光滿,披衣覺露滋。
不堪盈手贈,還寢夢佳期。
——張九齡《望月懷遠》
丹桂飄香、玉露生涼的季節,我們即將迎來傳統佳節——中秋節。
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,中秋節經過漫長的歷史演進,不再只是一個標志性的時間節點,其更像是一條精神紐帶將具有共同文化根脈的人們牢牢凝聚在一起。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”中秋節是家的節日,它飽含著親情團聚與溝通情感的訴求,無論是在外打拼的孩子,還是旅居海外的老人,總會在這一刻氤氳出最濃郁的鄉愁;中秋節也是國的節日,它早已成為傳統文化中對于國家統一、國泰民安等價值表達的重要載體,傳遞出國民對國家深沉的愛戀。
中秋的意境是溫馨浪漫的,有民間傳說的口口相傳,有卷帙浩繁的文字表達,有詩情畫意的場景再現。然而,在所有關于中秋的情感寄托中,“團圓”無疑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。無論是對家的思念還是對國的祝福,在這一刻,全體中華兒女對于團圓的期盼仿佛更為熾烈。
今天,對于家,對于國,由傳統節日生發的情感不曾改變,變化的只是傳承形式和表達方式。視頻連線、3D打印月餅、H5節日小游戲……從舌尖到指尖,從時間到空間,節日早已成為國人衣食住行、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,已然成為一種鮮活流動、生生不息的場景展現。人們從中既能體會到傳統文化的賡續,也能捕捉到時代元素的植入。
中秋,是團圓的象征。當互聯網時代的溝通越來越便捷,網上網下的親情守護就越來越緊密;當玉兔號成功著陸月球,我們對于遙遠月宮的遐想從此變為現實……國家所經歷的時代跨越,體現在無數家庭的生活變遷之中。
生活的變遷,升級的寓所,是棲息團圓和幸福的地方。中秋,為團圓造一個家。